前一时期,it 是业务管理工具,后一时期, it 即是业务本身。国际顶级咨询机构 gartner 总结这两个阶段 it 系统的特点,将其归纳为“ 稳态 it ” 和 “敏态 it”,今天 it 从稳态转变为稳态/敏态共存的趋势非常明显,it 之所以变为“敏态”的本质是因为 it 变成了业务本身。企业的业务需要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,需要灵活、敏捷,已经是老生常谈,当 it 从业务管理工具变成了业务本身,自然也就必须具备敏捷性。gartner 称敏态应用对 it 交付能力的要求,相比稳态应用,将增长 5 倍以上。
云计算成为了这种敏捷性的基础
传统的稳态 it,构筑在服务器、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上,商用中间件、商用数据库扮演了中坚力量,虚拟化的引入能够有效降低稳态 it 的成本。敏态 it,底层基础设施往往不是传统的硬件设备,而是基于软件和通用硬件构建起来的软件定义的计算、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,而且应用往往并不是直接运行在这些基础设施上,而是以云平台以及相关的大数据和 ai 等技术为支撑,这里的云平台包括 iaas 和 paas 。
云模式非常适合敏态应用。基于分布式技术的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,以及基于云平台实现 it 资源的服务化交付,这些显著提升了 it 资源供给的效率;容器化、微服务、devops和云原生应用架构,提升了应用的敏捷性。这些技术也从各个方面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容错能力和稳定性。
▲稳态it和敏态it
由于软件定义技术在成本、容错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诸多优势,近年来一些成熟的软件定义基础设施,例如超融合,在稳态业务承载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超融合是在虚拟化的基础上,采用“软件定义”的技术,基于通用 x86 服务器和二层交换机,通过软件实现传统中高端存储设备、网络设备甚至包括安全设备的功能,显著降低用户的采购和运维成本,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。深信服超融合自2015年推出以来,交付了近万家用户案例,覆盖面非常广,据idc报告显示,国内前三的云计算厂商超融合增长势头仍然迅猛,这说明超融合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验证。超融合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,用户从此告别存储设备淘汰更新时数据迁移的痛苦,业界在阐述超融合的这个优势的时候,发明了一个词“存储永续”,即超融合的存储采用软件定义,在硬件设备淘汰时,只需要将新的设备(服务器)加入系统,旧设备(服务器)下线,数据和业务会渐进式自动迁移。这样一套系统可以一直用下去,就不存在设备更新时要进行数据和业务迁移的问题。
什么情况下需要多租户、自服务等这样一些云的特性呢?如果用户需要为多个部门、子公司提供相互隔离的资源池,那么就可能需要多租户等云的特性。这里的隔离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部门、子公司之间存在竞争,所以资源和数据需要相互不可见,确保安全性;各部门、子公司的 it 相对独立,所以用户之前可能需要独立的网络地址空间、独立的存储空间,避免冲突;计费计量,每个部门、每条业务线,在 it 上的支出为多少,需要独立计量,以便日后计算成本与收益。
云平台的一些特性为敏态业务提供了基础。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,可以很迅速地为新业务上线准备环境。一些云平台提供 open api 和自动伸缩功能,能够根据当前的业务量自动调用底层云平台的 api 创建云主机并扩展私有网络中的负载均衡,来为不断增长的业务提供资源支持;反之,当业务量下降时,应用自动调用云平台的 api 删除资源利用率低的云主机来节约费用,并且把资源让给其他业务量大的应用使用。云平台具备的特性皆有利于敏态业务的开展,因此云平台是面对多租户、自服务等需求的必备因素。
需要paas的场景
随着数字化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,仅仅是虚机、存储和网络这些底层资源层面的敏捷性已经不能满足需求,为了支撑业务的灵活性,提升企业的竞争力,用户需要:应用能够快速上线、快速迭代;能够在业务不中断的前提下,更新线上系统;在业务和应用快速变化的情况下,确保每次微小的改动和升级都尽快地发布到线上环境中,实现从开发到测试到生产的快速自动化部署更新……当用户在面对这些需求时,意味着用户需要 paas 。paas在业务创新上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,现在主流 paas 技术为应用提供开发-运维一体化环境,并帮助用户管理云上应用,基于容器实现对应用的资源供给,具备高度弹性和灵活性,满足敏态业务对 it 的需求。
总而言之,企业在建设云的过程中,如果单纯是承载一些稳态业务,那么超融合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绝大部分需求;如果面对多租户、自服务等需求,云平台是必备条件;要承载敏态应用,做 it 就是做业务本身,那么 paas 能够帮用户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和高度的灵活性,以满足业务创新的需要;试水中台,一定要从自身业务需求出发,而不能盲目追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