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.0 | 新标准到底有哪些变化?-凯发登录

本站使用 cookies,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s。

  • 2019-05-22

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.0 | 新标准到底有哪些变化?

 

5月13日,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.0(简称等保2.0)核心标准(《信息安全技术 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、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》、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》)正式发布,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正式进入2.0时代。那么等保2.0究竟与等保1.0有什么变化?
▲等级保护安全框架

等级保护安全框架

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.0新标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: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、测评要求和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框架统一,即: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三重防护结构框架;通用安全要求 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,将云计算、移动互联、物联网、工业控制系统等列入标准规范;将可信验证列入各级别和各环节的主要功能要求。

定级对象的类型

等保进入2.0时代,保护对象从传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,向“云移物工大”上扩展,基础网络、重要信息系统、互联网、大数据中心、云计算平台、物联网系统、移动互联网、工业控制系统、公众服务平台等都纳入了等级保护的范围。

 

▲定级对象的类型

等级保护内容大不同

除了满足等保1.0时代定级、备案、安全建设、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五个规定动作以外,等保2.0把安全检测、通报预警、案事件调查等措施都将全部纳入等级保护制度并加以实施。

 

▲等级保护内容大不同

等保2.0典型变化

可信计算
可信计算的基本思想是,首先在计算机系统中构建一个信任根,信任根的可信性由物理安全、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共同确保;再建立一条信任链,从信任根开始到软硬件平台、到操作系统、再到应用,一级度量认证一级、一级信任一级,把这种信任扩展到整个计算机系统,从而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信。

目前国内可信计算已进入3.0时代。
▲可信计算技术发展

相比等保1.0,等保2.0增加了可信计算的相关要求。可信计算贯穿等保2.0从一级到四级整个标准,在安全通信网络、安全区域边界与安全计算环境中均有明确要求。
▲等级保护中可信计算要求

安全监测能力
以信息安全事件为核心,通过对网络和安全设备日志、系统运行数据等信息的实时采集,以关联分析等方式,实现对监测对象进行风险识别、威胁发现、安全事件实时报警及可视化展现。包含系统、设备、流量、链路、威胁、攻击、审计等维度。


通报预警能力
《网络安全法》及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同时要求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,及时掌握本行业、本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和安全风险。
应急处置能力
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,亟需将损失及影响降到最低的一系列措施。业务系统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:快速识别及定位问题的能力;系统遭受持续攻击的应急措施;业务不可用时的应急措施;内容信息被篡改后的应急措施。

 

态势感知能力
海量数据采集,以全流量数据采集为主,以各类设备日志收集为辅;精准监测能力,机器学习算法监测,ueba检测,横向威胁检测;全局可视能力,宏观可视辅助决策,微观可视辅助运维;协同响应能力,一键封堵、一键查杀。
猜你喜欢
网站地图